close

  郭元鵬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11月07日02版)
  11月5日,江蘇省發佈《綠色建築設計標準》,規定從明年1月1日起,所有城鎮新建建築都得嚴格按標準進行“綠色設計”。其中,最大亮點是:新建設的房屋必須提高門窗技術含量,要能隔離霧霾。室外空氣質量下降了,但採用氣密性優越的門窗,仍然可以保證室內空氣良好。(《揚子晚報》11月6日)
  在綠色建築大潮來臨時,江蘇提高建築的設計和建設標準,讓新建築的房屋門窗都能抵禦霧霾,這當然是積極的擔當。錶面上看,這樣的辦法會起到一些作用,因為玻璃密度大了,玻璃更厚實了,封閉得更嚴實了,外面的霧霾就沒那麼容易進到屋子裡,室內的空氣因霧霾而帶來的危害就相應減少了。
  可是,這樣的辦法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減少危害呢?
  其一,室內空氣的危害如何降低?執行新的“綠色設計”之後,霧霾是難以進入室內了,但是其代價是不能打開門窗通風。霧霾有危害,室內的空氣不流通的話,是不是也有危害?早在上幼兒園或小學的時候,老師就告訴我們許多有助於健康的生活知識,比如要勤洗手、多通風。為了不讓霧霾進入室內,就關閉門窗,試問,封閉了一晚上後產生的有害氣體如何釋放出去?
  其二,如果霧霾是連續性的,又咋辦?假如霧霾產生的程度並不太嚴重,只是集中於清晨的一個多小時,良好的門窗封閉狀態當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抵禦作用,老百姓關閉門窗也是值得的。畢竟,比起霧霾的危害,室內空氣短時間不流通的危害是小些的。可問題在於,如果霧霾很嚴重且持續時間較長,甚至是整日的或者好幾天揮之不去,難道我們就一直關閉門窗嗎?
  其三,疾病傳播期間也能不開窗嗎?每年的春季和冬季都是流行性疾病的多發期,而這兩個季節恰恰也是霧霾最嚴重的時段,尤其是冬季。專家們經常在電視上、報紙上提醒我們,預防傳播性疾病最重要的環節之一,就是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尤其要在冬季和春季做好防禦工作。那麼,我們是聽專家的話開窗防病,還是聽江蘇建築部門的話關閉門窗以抵禦霧霾呢?
  再說了,人總是要走到室外的,人總是要接觸社會的,難道為了不被霧霾侵襲就一直窩在如鴿籠一樣的、空氣被隔離的蝸居裡?當然,“門窗抵禦霧霾”法規是一個善政,但是這個善政里蘊含著太多的無奈。霧霾口罩、霧霾神器、霧霾凈化、霧霾大全,面對這些法寶,我們心中是強烈的對衝破“十面霾伏”的期待。
  治標不治本的“綠色建築”設計換不來天藍藍、水清清。“門窗玻璃”大戰“十面霾伏”,最後碎的就可能不是一塊玻璃了,有可能是一地民意。還有,提高門窗檔次之後的費用由誰埋單?是污染企業,還是百姓自己?  (原標題:“門窗大戰霾伏”換不來天藍藍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v18evkgp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